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是多数人的痛点,经常有学生或家长在网站或公众号后台留言谈到这一点。
其实,我们担心的问题90%以上都没有发生,我们恐惧的事物在现实之中极少出现,我们焦虑的困境只在胡思乱想时才伴随而来。正如罗斯福的那句名言: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 我们战胜恐惧的最好方式是面对恐惧,我们逃避问题的最佳方案是解决问题。
当学习难点出现,当烦燥的情绪来临,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在体育运动中有一个经验,后来用到学习上也非常好用。在班主任工作的生涯里也让一届届的学生尝试过,后来在研究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为其经典之作)和我感兴趣的案例以及周边的学习高手时,都有共鸣之感。
这个经验是——
当我们在跑步的过程中(尤其是中长跑)会有一个觉得特别疲惫的时刻,我把它称之为“极点”状态,如果放弃了,你很难再重新跟上去,强跟的话一样非常累。但是,如果我们在此刻咬牙坚持下去,身体肌肉(尤其是大腿)的无氧呼吸状态一过,身体会变得越来越轻松,并且你会觉得哪怕跑得再远一些,不管再接着跑多长时间,那都不再话下。
2010年时,我和伙伴组织了“我行·你行·大家行”活动,9岁女儿和我们一起持续19天徒步567KM,最多的一天徒步行走50KM。我们的体验是,最累的是中途的某一段,当那一段坚持下来,接下来的路程是越走越轻松,越走越快乐,不知不觉就超越了自己的极限,所以晚间分享时大家都压抑不住地兴奋。
没错,那个难以忍受的中途点,就是你的“亚马逊”——沼泽遍地,险象环生。如果在恐惧与无助感出现的时候,我们选择停下来反而会被软弱的意志吞噬,当我们选择“突围”,也就意味着我们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当下,自己的潜力得到空前释放,一下子变成了一把“快刀”,竟然很快就会冲出来,进入全面的巅峰状态,轻松、快感,突然袭来。这在心理学中称之为——高峰体验。
当你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辛苦和厌烦的时候,你是停下来休息还是再坚持一下?
当我们在学习进程中因难点感觉到焦躁,甚至感觉痛苦时,这就是“极点”状态,意味着你已经进入“亚马逊”,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不是去逃避,也不是再慢悠悠地找状态,而是争分夺秒。自信会随着我们自身实力的增长而增强,同时,我们还会变得越来越有耐心。我们的情绪反应和记忆是一个协作系统,如果你在第一次选择退出,那也就极大地加大了第二次退出的概率,因为你的神经已经学会了在第一时间激活“逃跑”模式,习得性无助也就这样被建立起来,导致害怕困难与不擅长学习结对出现。
当然,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你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你预先约定好的(比如,晚上2小时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而不是随机性的。随机性的安排往往很难坚持下去,这也是拖延产生的主要原因——目标不明确,逃避困难,放大恐慌。
在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其代表作《自卑与超越》)的研究中,人的基本情感是自卑。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但是,“怀有自卑感,不代表自己心态不健全,要看自己如何看待自卑感。”我们的人格发展就是针对自己的自卑心做出不同方式的超越。
一种超越方式是敢于面对自己的弱点,正面迎接并进行修复性地、建设性地补偿,冲出“亚马逊”,进入巅峰状态。另一种方式的超越是逃避或者说是掩盖,但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不会凭空消失,它终将变身为一个更大的问题随机出现在个体的生活场景,人性弱点被激活,受困于“亚马逊”,我们的心理便生病了。
您在关注此公众号后,可以回复:习惯、计划、注意力、生命、信、网络、思维、主题、情绪、聪明、想象力、时间管理、教养、爱学习、玩和学、权威、奖励、正强化、梦想、WOOP思维、早恋、情感、嫉妒,等关键词查看以往文字~
--------------------------------------------------------------
内德福教育(Native Education),亲子,心理,学习,青少年自我塑造能力提升引擎,联结你我的学习社。公众号:NativeEDU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