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如何快速投入?

2017-05-18 刘锐锋 内德福教育 内德福教育


01


从注意力掌控的角度来看,这是最差的时代。


我们入手一本书没翻几页就放一边去了,一件事干到一半就又接手另一件了,关注一个兴趣点马上又失去兴趣转移到另一个……我们不自觉地追逐热点和上新,大脑终日对信息应接不暇却一无所获,浅阅读,轻思考,弱观察,低效率,不发现,还要期待干货,我们为此焦虑不安。


过于丰富的信息,削弱了我们的注意力。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就提出了“丰富的信息量造就了注意力缺失”。在以信息为基础的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商业竞争的本质就是注意力的争夺。无论是微信、微博以及其它新媒体,所谓粉丝经济就是看谁能把巨量的免费注意力资源收割起来然后卖个高价,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注意力就是稀缺而且有价值的货币。那么,只有管理好我们的注意力,让自己成为注意力财富的真正拥有者,才可能有发现、享受、实现目标、成长……


02


在面对家长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讲座里,我会经常提出一个自查建议:


一张整洁的书桌

一份具体的一日清单

一个和学校互补的时间表

与手机、电脑、IPAD谈判



我们做事情要专注,就要创建满足大脑工作的条件——单线程模式。对于学生党来说,要减少信息干扰,拒绝多任务处理,减少注意力的切换次数。要知道同时把几件事做得好的人是有的,但是你不知道他之前已经投入了巨大的专注力来做单项的训练,使这些练习最终成为潜意识行为。


我观察过很多很多的孩子,他们对学习并不排斥,也非常努力,但效果不好,有的甚至用很糟来形容。这并不能笼统地说学习方法不行,这类学习有一个共性的问题是:从开始学习到全身心投入这个进入的过程花费时间太长。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做到迅速集中注意力,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密度的学习。甚至,有很多大孩子根本没有意识这一点。我曾以在《我那么用功,却还是考不好》一文中提到“最长学习时间”“最佳有效时间”的概念,感兴趣可以通过链接或关键词响应来查看。


那些犹豫、预热和不明所以的烦躁而失去的时间,和我们愤怒到以致于失去理智的“白痴时间”一样,几乎没有任何正面的意义。


不管是对在校学习的学生,还是对成人来说,迅速集中注意力,马上进入状态,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一类方式是我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的“时间+内容+方式+目标”四要素计划,另一类就是“简单粗暴”的物理疗法。


03


一个复旦附中女孩和我交流时曾说:“我看了一遍大题而不得其解,这时候紧张不安。但是我强制自己把条件按自己的理解写下去,往往写着写着思路就来了。”这是最值得赞赏的做法。比较来说,有的孩子在思考而不得时则烦燥不安,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当下,紧接着就是情绪化,对后续问题影响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战胜恐惧的最好方式是面对恐惧,逃避问题的最佳方案是解决问题,最怕观望与彷徨。把注意力收回来投入其中时才会耳清目明,找到出口。 


世界上最有成就感的状态是彻底地投入,心无旁骛。人最幸福的体验是忘我之境界,这其中就是心理学中的高峰体验与心流(flow:有意识的可改变的状态,达到巅峰时的放松戒备状态)。


斯蒂芬·金有一个快速进入状态,保持注意力的“屏蔽法”,简单说就是:创造一个个性化场景,与外界隔绝,沉浸于所做之事。这就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物理疗法”。他在《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中写道:


“关上门,与外界隔绝。紧闭的房门不仅是在向他人,还是在向自己表明着决心。可以说,多亏了这扇紧闭的门,作家才能通过写作随心所欲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关门前一定要定好当天的目标。和体验训练一样,一开始的目标可以不用定得太高。如果因为定得太高导致无法完成,反而会让人留下遗憾。总之,一天写一千字应该没有问题吧。出于同情之心,来日方长,我决定一周休息一天。不过一周只休息一天,再降低要求就会让人失去干劲与热情。目标达成之前,我发誓绝不开门。接下来,我需要做的就是在纸上、电脑上奋笔疾书。……每天我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走进书房,并在完成一千字的创作之后离开书桌。这样日复一日的行为让我的身体养成习惯,一进入书房就会自动进入“做梦”的状态。”


(所谓“做梦”状态,斯蒂芬·金的意思是,卧室是休息做梦的地方,而书房是编织梦想的地方,所以写作就是“做梦”。)


斯蒂芬·金在写作时不开门,不接电话,拉上窗帘,把桌子附近容易分心的所有东西全部收拾干净。他喜欢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写作,对于他来说听音乐也是一种“关门”的方式。彻底屏蔽外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当进入到这个世界,重新找回创作的激情,迅速投入写作状态。


在既定的时间里,创造一个个性化场景,与外界隔绝,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沉浸于所做之事。然后每天坚持,使其成为习惯。回想一下我前面提到幻灯片,就是通过物理方式来创造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环境,让我们专注于当下。


04


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明白控制注意力是怎么回事,人对刺激的关注往往都是无心的,而要对抗外来的刺激必须通过专注来实现,这一定是来自于习惯的力量。那么,为人父母者必须要面对一个问题:在孩子的习惯建立之前,我们自己对注意力的控制是怎样的呢?


“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首先要审视自我,看看是否可以更好地改变自己。”(荣格)


从脑科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镜像神经元系统,观照我们自己的行动,更会感同身受地观察其他人的行动。“镜像神经元”也被称为“角色模型神经元”,当孩子看到大人的注意力不那么集中的时候,比如现在大家都意识到的手机问题(在家里,可以把它固定位置),在孩子们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中得到的暗示就是一机在手才是好玩的有趣的,如果孩子在家里更多地看到大人在从事和他的学习同质性的活动时(比如专心看一本书)是全神贯注的,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反馈则是做事情应该聚精会神,而且是有趣的。


错误与遗憾总是难免的,教育孩子尤其如此。每个父母都不可能完美,这也是自我观察的必要。我们成人能够自我观察,也在为孩子的自我观察能力播种。当大人放下不停转换的刺激物,把自己注意力集中的体验经常和孩子描述,这就等于在物理环境之外教给孩子一个重要的工具——自我审视


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他的情绪、想法以及行为,引导孩子越来越理性客观。让他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对自己的可控感。比如,


“我刚刚完成了一个很大的学习任务,我对自己很满意。”

“我刚才放松时忘记了时间,超出的部分我一会儿补回来。”

“我能控制自己在10分钟之内不溜号。”

……


请相信,这些描述性的语言比一通说教和鸡汤更有力量。另外,为了让孩子能够迅速集中注意力,有必要帮助他创造一些口语化的标签,如:


“我已经准备好了!”

“马上开始!”

”我已经进入状态!”

……


只要把握好一个正向引领的原则,随便你去和孩子“发明”各种个性化的小工具。


专注,和孩子其他的心理特点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所以,才被定义为稀缺品质。按我的理解,这种精神集中力,大概是孩子的心智潜能得以发展的唯一通道。所谓静能生慧,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先贤的悟通大道和现代西方心理科学的实证研究的确达到了一致。


您在关注此公众号后,可以回复:习惯、计划、注意力、生命、信、网络、思维、主题、情绪、聪明、想象力、时间管理、教养、爱学习、玩和学、权威、奖励、正强化、梦想、WOOP思维、早恋、情感、嫉妒,等关键词查看以往文字~

--------------------------------------------------------------

内德福教育(Native Education),亲子,心理,学习,青少年自我塑造能力提升引擎,联结你我的学习社。公众号:NativeEDU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